中文  |  English
校训:立德树人,兼济天下
太阳成集团教师赴贵阳参加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8月29日—31日,太阳成集团马倩副经理一行赴贵阳参加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重点参与了“2023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2023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论坛”系2023年中国-东盟交流周开幕期分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集思未来和贵州财经大学承办。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的教授、学者,围绕“全球胜任力和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交流和前沿探讨,更好地促进国内外高校交流与合作,培养员工的国际化视野与全球胜任力,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交叉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发展。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原巡视员刘宝利;上海交通大学副董事长奚立峰;贵州省教育厅民办高公司党组书记刘杰;贵州财经大学副董事长李汉文;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左宇等发表了论坛开幕致辞。

特邀发言环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理事、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张宁博士以“国际胜任力与交叉学科创新人才”为题,探讨了国际胜任力人才的时代需求、国际组织胜任力指标体系、内涵要求和培养路径。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教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晏磊以“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技术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特征和遥感交叉学科的历史进步,讨论了遥感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国际老员工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iCAN)主席张海霞以“国际化的双创人才领导力培养”为题,详细介绍了iCAN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的创建和成就,进而引出国际化双创领军人才的“硬件”和“软件”要求,生动地阐述了如何通过iCAN平台来培养国际化的领导力。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副经理、深圳零一学院联合创始人徐芦平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从清华“钱班”与行健书院到深圳零一学院”为题,介绍了清华大学十年来从创办钱学森班到衍生出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和深圳零一学院全球化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新方向和办学经验。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执南教授以“基于项目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为题,详细解读了全球胜任力人才的需求,并以美国工程教育为案例,引出新时代我国工程人才的需求,以及全球胜任力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介绍了上海交大对项目式教学认知与实践探索。

推动交叉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共识,也是公司面向未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工作的重要抓手。交叉学科的发展能够塑造国家科技锐实力,面向明天培养技术原创人才,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科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团队创新设计能力建设、校企技术研发和创新融合等多个层面进行探索。此次论坛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搭建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国、东盟乃至世界在交叉团队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共商、共建、共享。